金融老策那
“银联的事是公共的事业,考虑的是公共性、社会性,是社会公共工程。因此,社会价值感更重,我只是感觉在做一件有社会价值、有公共意义的事。”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正式成立。2002年11月,中国银联首任总裁万建华这样表达银联的存在价值。
不少媒体,都将傲慢这个词用在银联身上。
3月15日晚会被点名,直到3月16日下午才发声明,且言辞傲慢:
1,我很安全,比别人都安全;2,咱全额赔偿,赔钱,3,自动开通是行业规则,4,犯罪分子也被抓了,5,媒体监督是中国银联之福。
估计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来银联的骄傲,直接引来无数骂声。直到3月16日深夜,才由一个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出了“歉意”两个字。
是呀,他有什么理由不
傲骄
呢?央妈的亲生儿子,中国惟一的银行卡组织,银行和支付机构哪个不是敬他畏他;赚钱方面他也毫不含糊,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不管是微信还是支付扫码,总归是有一分钱是给到银联的。
谁的银联:投资触角发达
作为一个并不透明的公司。作为一个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特别机构。据报道,截止2017年12月31日,银联集团合并报表资产总额1564.14亿,较年初增加620.88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净利润101.08亿,较上年增加43.31亿,同比增长75%,远高于2016年同期资产总额42%和净利润43%的增速。
是不是收入想当不错呢?银联到底多值钱?
根据2018年1月18日,银建国际的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北京东环置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1月10日,与一名独立第三方买方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北京东环拟1.95亿元人民币转让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750万股予买方。公告显示,北京东环拥有的750万股中国银联股份,占中国银联全部已发行股本约0.256%。本次出售,北京东环作价1.95亿元人民币(约23400万港元),且将以现金支付转让予买方。据此推算,中国银联的股份转让价格为每股26元,以中国银联目前29.3亿股的总股本来算,其目前估值约为761.8亿元。
那么银联到底是谁的?从股权结构上看,没实际控制人,即便是五大行,也分别只持股3.0713%;但从实际管控看,是央妈。但问题可能并不是在银联母公司本身,而在其的庞大产业。
根据企查查,银联母公司对外投资了8家公司,2家已经注销,还有6家。
其中,银联国际是拓展海外业务,姑且不论,在国内活跃的是两家公司:银联商务(线下收单)以及上海联银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其中,上海联银创业投资又控股着银联商务。所以,重点又落在上海联银创投上,这家公司相当活跃,注册资本67亿元,企查查显示其投资了19家公司,控股企业58家。如果抛开其央行背景不论,绝对是市面上投资支付领域最多的创投公司,产业链条包括支付机具制造、电子支付、线下发卡等等全链条。公司太多,都没法列了:举几个例子,它有万达金融的股权,有神州优车的,也和齐程网、携程网的旗下子公司有股权关系。
为何被落后
按说,有这么牛的背景,再加上当时成立后集纳了全国的支付技术人才,又有这么灵敏的投资嗅觉,银联早就应该一统支付天下才对。
毕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用好用就可以了,只要他一直能提供咱们喜欢好用的支付方式,总归是大家开心的。
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含着金钥匙出生,但体制问题就成了一个巨大束缚。没有“自来水”,创新从何而来?
2002年成立后,中国银联在银行卡转接领域已经占领完毕,但是却在几乎市场化的第三方受理市场、小额支付等领域上一直处于劣势。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弱势,几乎成为万建华在银联期间的心病。据报道,万建华曾在多次内部会议上提到过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重要性,甚至一度也希望能够在这一市场有所突破,但却一直未能如愿。
或许正因为此,出走成了不少人才的选择,中国银联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支付业黄埔军校”。
其中,万建华在2007年出任了上海国际集团总经理,并在2009年发起成立了通联支付,通联当时的高管团队几乎全部来自银联,通联也由此迅速成为了银行卡收单市场的第二选手。与此类似,汇付天下董事长周晔,也曾任银联电子支付公司总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除了人才的出走,银联体制有时候也束缚了其创新的步伐。
早在支付宝还只在淘宝使用的年代,怎么让大家日常支付更便捷,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既没有微信,也没有支付宝的什么事情。当时的强手是运营商与银联,也是非接触支付(NFC),包括现在的闪付,实际上原理也大差不差。
早在2005年,成立刚满3年的中国银联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项目组,负责跟踪、研究NFC的发展。很快在2006年,中国银联便推出一项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移动支付方案。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在当时也有自己主导开发的移动支付产品方案。
而问题也就出在了这,NFC的工作频率存在银联的13.56MHz和中移动的2.4GHz两种标准。大家互不相让。
尽管在2009年前后,中国移动和银联相继在一些省市内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试点。中国移动在2010年入股浦发银行时也被认为是为移动支付布局。银联更是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起设立手机支付产业联盟。
但这些都限制了NFC的发展,直到2012年6月,中国移动与银联签订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放弃自主开发的2.4GHz标准,这事才结束。
同学们可以算算,这耽误了多少年?到了这个时间,支付宝已经凭借快捷支付开始了攻城掠地,国企们的效率低下,成就了支付宝。包括后面的扫码支付同样如此。
在这里就不详细阐述,支付宝是怎么击败银联得了。
尽管,依靠着政策大旗,断直连,中国银联依然占据了主动。包括二维码支付,也被被纳入线下收单业务范围。
但是,此时,估计监管层内部也有了不同意见。2017年,同样是央行发起的网联横空出世。另一方面,延宕已久的清算组织开放也终于有了点说法,万事达、VISA等巨头真正进入中国银行卡清算致富市场,或许可能很快了。
最新的消息是,2018年11月,美国运通与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连连支付、各出资5亿元持股50%的合资公司,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连通技术)已获监管批准,正在筹备阶段。2019年3月,3月6日,万事达卡与网联合资成立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此外, 一些商业银行,也都有申请银行卡支付清算牌照的念头,比如民生银行、工商银行